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張安妮的遭遇呼喚每一個人的良心

圖片
張安妮的遭遇呼喚每一個人的良心 一位媽媽及一名十歲的少女孩在內地的遭遇, 不單使我感到難過, 心中對那些以維穩為名加害她們的所謂執法人員有莫名的怒忿.  媽媽的名字是唐慧而少女孩的名字是張安妮. 兩人並沒有母女關係, 唐慧有一個十一歲的女兒, 被強姦後帶到妓院接客達一百次之多. 公安竟不接受唐慧的報案, 母親其後把女兒救出來.  公安起初仍然不願意徹查相關人士, 有人懷疑那妓院是公安包庇的黑商.  多次上訪及維權人士的介入, 法院審理案件並判處有關人士死刑及有期徒刑.  唐慧在法院外帶著淚要求法院把所有曾強姦及嫖妓(兩者在這案並沒有分別)的人, 全部死刑.  我深信所有母親若果如唐慧, 不單要自己救女兒並要看到女兒受輪姦後所飽受的精神及肉體折磨, 她們也會要求這樣的公義.  唐慧繼續要追討公義, 但換來卻是湖南永洲市公安局以擾亂社會秩序為由, 判唐慧一年半的勞動教養.  (註: 勞動教養並不是中國刑法內的制度, 公安可以不用審訊判一個人接受最高四年失去自由的勞動及思想改造, 這制度本身是沒有任何法治精神).  最後, 在維權律師的協助下, 要到最高人民法院唐慧的勞教判決才得到平反, 法院推翻了相關的公安決定. 張安妮的爸爸是張林是著名的民運人士, 清華大學畢業及後參加民運, 被捕後判三年勞改, 97年獲美國簽證, 但次年即回國因他堅持要在中國內推動民主.  2005年他參加趙子楊追悼會被捕, 並因煸動顛𧠃罪入獄.  他長期受國安局監視, 直至最近國安局連他的女兒也不放過.  國安局在安徽省合肥市拘留他的女兒, 不容許她上學.  事件受到國際關注.  內地維權人士紛紛聲援. 到底人心要經歷多少的改造才可以對一個小女孩作出如此的事?  年前小悅悅被車輾過後, 多個路人不理會她的生死.  同樣的事會發生在任何國家, 但我希望中國有法治, 令濫權的人得到公義的制裁, 亦令社會公義公平的秩序得以重建. 張林張安妮及唐慧母女的遭遇, 令我感到難受難過, 但同時我亦看到內地有不少的人願意為公義, 不被和諧奮抗到底.  我開始更明白陳冠中先生的小說"盛世"中為何小希感到身邊所有人都像忘記了那一段歷...
圖片
四川安雅地震 四川最近地震, 但今次地震後港人沒有齊心與政府捐助, 理由是有確實報導四川官員在貪污.  港人在內地興建的學校, 當地人不單不能享用, 當地政府竟然把全新的學校拆下, 然後把地賣給地產商建商業樓房.  這些事是公開的事實, 難怪港人及非建制派議員對梁振英要求立會財委會批准撥一億元振災時, 表示反對.  反對的並不是幫助內地災民, 反對的是把香港納稅人的錢交在貪官的手. 老牌慈善人道機構紅十字會在內地要在組織名稱前頭加上"中國".  內地一向對這些國際組織具戒心, 擔心有國外勢力滲入內地.  因此, 這些救援組織要進入中國進行工作, 都要由中國政府直接或間接管理.  內地沒有獨立的非官方組織(NGO), 有的也是由官方組織的非官方組織.  亦因為這種與政府間的關係, 2011年敦美美事件至今, 中國紅十字會仍然未能得到中國人的信任.  雖然敦美美似乎跟中國紅十字會沒有任何關係, 但官方機構的報告不單未能釋除公眾疑慮, 相反只會增疑.  因此, 這次四川地震後, 中國人不單沒有把捐款給中國紅十字會, 更有許多網民在網上給中國紅十字會多個"滾"字.   了解這事令我感到十分難過, 因為我一方面為那些在中國紅十字會熱心奉獻生命的員工感到不值, 另一方面我亦理解到為何中國人為何不相信那些有"中國"字樣的慈善機構.  中國紅十字會要止血, 便要與對外澄清敦美美其實與她無關, 重要的是在澄清過程中沒有任何官員介入.  看來紅十字會不單要與敦美美畫清界線, 更要與政府保持拒離, 但這在國內是不可行.  中國紅十字會間接是中國內地貪腐問題的間接受害者, 若中國內地司法機構是獨立於政府, 或許一個退休法官組成的調查委員會, 可以讓公眾釋疑. 有支持政府捐一億港員的議員認為, 香港人不支持政府捐助四川震災是少題大作的表現, 這是不公允的指責, 連中國內地民眾也信不過中國內地的官員, 香港人又怎能放心把捐款交在官員的手. 這天早上看到德國及英國出現內地人在外國要購買奶粉到中國, 電視訪問一個北京媽媽對這些現象的意見, 她的問題跟我一樣, 為何中國政府連確保奶粉安全的能力都沒有.  我感到十分難過, 因為我相信人的劣根性...
圖片
戴卓爾夫人1979年上任時, 英國的工會發動許多大型工潮而正值英國經濟水深火熱的財赤, 這位首相既要減少政府開支亦要面對工會要求福利的壓力.  當時工會權勢均比今天的大, 而當時英國工黨的影響力很大, 加上冷戰仍未結束, 共黨國家及其意識形態亦明顯與資本主義國家有重要分別, 左翼思想偏向維護工人利益及視資本政府及商界為敵人, 維護工人權益便是與資產階級抗爭. 與今天部分歐洲國家面對的財赤問題, 政府要削赤便要削支, 削支必定影響工人利益, 不同的是今天受影響的不單是勞工階層而是所有的打工仔.  政府近乎要與整過社會不同階層為敵.     歐洲財赤國有歐盟幫助但削赤是必需, 削赤似乎必需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領䄂.   當年戴卓爾政府面對工會不惜推出新的反罷工法律, 新法律不容許工會在沒有投票下進行罷工, 更把合法罷工理由收窄至與工資及實質福利有關的議題, 這限制了不同工會以支持其他工會罷工為理由而進行罷工.  這法例仍限制了工會以"佔領"(picketing)工作地方為威脅, 使其他不罷工的工人不能上班.  除了在法律上入手外, 戴卓夫人政府更在政治層面抹黑工會及要求工人在國家經濟不境時開工. 回看今天香港持續15天的碼頭吊機工人罷工, 這工潮得到廣泛香港市民的支持.  這幾天更有來自澳洲的碼頭工人工會的支持, 北京大學生仍有聯署支持.  工潮的開始香港市民已自發帶資源到罷工地方去支援工人.  工潮得到市民的支持, 跟這次工潮資方是李嘉城有極大的關係.  多年來香港一般市民已對地產商的營商手法感到不滿, 而香港政府特別是曾蔭權政府對這些地產商的維護, 特別是傾斜的土地政策, 很難令港人不相信官商勾結, 令大部分港人不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這種不公義近年更是可見的不公義, 貧富靜俏俏地把香港地方分割了, 無論是住公, 公共設施, 學校, 商場食店.  長遠而言這種貧富隔閡不單使貧窮作為誇代貧窮, 間接減低社會的上流動力, 更令社會上失去了保貴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不同階層的非經濟連繫令人與人之間曾加信任及分享社會資源, 這會減少社會中不同階層的衝突.  不過近十多二十年的經濟發展, 特別是土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