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與公義

相隔 60 年的同一架巴士同一個位置 去年 17 歲黑人青年馬丁 (Trayvon Martin) 被一名白人持搶社區警察射殺,案發時馬丁並無携帶任何武器。今年七月中在法庭審訊中陪審團以 4 比 1 宣判被告無罪。事件立即觸發美國全國性示威抗議,群眾認為法庭裁決並不公義。示威人士主要質疑陪審團中沒有黑人,因此對被告不公平。事件再次觸動美國那道文化傷痕,美國政府明白這危機若得不恰當處理,事件不單會擴大更會令黑人與白人仇恨深化。奧巴馬多次在不同時間為此事發表簡短聲明,最完整的一次是七月十九日在記招中的講話。 那是一個大約二十分鐘的講話。沒有激盪的語調及煽情的字句,但卻情理兼備,公允有力的論點及匯報政府將會做的事。處理公共危機時領袖要適度引導憤怒群眾,這一點奧巴馬講話內容充實的同時亦有效緩和對立。 執筆時想到最近旺角公共行人區出現的公共紛爭,由法輪功及香港青年關愛協會的衝突引發起途人反對共產黨的言論,然後是香港人對警察執法時偏私的不滿,近日警察及不同的教師團體對林慧思老師的支持及遣責,加上互聯網上的對駡及爭論,今天下午旺角會有支持及反對林思慧老師的行動。極短時間內公共紛爭已由單議題及兩個團體,發酵到多組織、多層面及多個對立面的紛爭。這事件能成為 The spiral of unmanaged conflict 的經典案例。 在這二十分鐘的講話過程中,奧巴馬似沒有看稿,聽畢他的講話似一個普通人與你分享他內心的感受及觀點。講話的後半部是關於公共政策改革的建議,最深刻的部分是講話的頭半部。 奧巴馬談到美國黑人包括他自己在日常生活上遇到的歧視,例如有人會因為黑人的出現而把手袋抱緊,在停車場有人會因你的出現而把車門鎖上等等。奧巴馬以這些例子說明在街為 Trayvon Martin 示威的人以這些日常生活的經歷來理解 Trayvon Martin 的事,並感到不公義不公平並認為若 Trayvon Martin 是白人,整件事由開始至審訊都會有不同的結果。這番話一方面表現了他明白黑人在美國文化中所受到的不公義對待,另方面他亦在導引白人明白黑人何以要上街抗議,奧巴馬正是要美國人明白那道未完全治癒文化傷痕。 美國立國後仍有一段長時間容許白人畜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