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單要法律改革更要文化更新

Life of Pi引起許多的議論, 其中一個電影主題是苦難.  原著小說及電影都是以印度為故事背景, 去年12月中一對預備在今年二月結婚的情侶在新德里看畢這電影後, 他們的苦難差不多令全世界的焦點都放在印度身上.  看完電影後這情侶上了一部非法公車, 車上六名男子對女事主起色心, 打傷男事主後, 六名男子輪姦了他的未婚妻.  事後脫光二人的衣服, 更把他們拋到公路.  許多路人不顧而去, 幾經轉折, 女事主被送到醫院, 數天後傷重不治.  按男事主最近公開在傳媒的敍述, 兇徒以鐵棒插進女事主的下體.  他們被拋下車後有人代為報警但等了45分鐘警察才到場, 不過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把傷者送進醫院反而是為了應該由那一區警局處理這事而起爭論, 過了數小時傷者才進到醫院.  又不知是什麼原因, 女傷者在重傷的程況下竟要送到新加坡接受治療.

這件事令許多國外人如我感到悲憤, 但印度人的感受比任何國外人更要強烈.  事後全印度也有遊行示威, 反應最強烈的是婦女團體, 然後矛頭直指警方.  最初婦女上街遊行, 總理兒子出言輕視她們, 他的說話被傳媒公開後, 引起極大公憤, 他要急忙出來道歉澄清.  但事件已急促發展成更大規模的示威, 焦點到現在為止仍是關於婦女權益及強姦法.  這件輪姦案所揭示的公惡遠比輪姦這性罪行更深更惡.  

印度婦女受了性侵犯後一般都會選擇啞忍.  主要原因受性侵的婦女會擔心嫁不出, 其次是不相信警察有能力可以把犯人緝拿.  印度社會重男輕女情況嚴重, 在婚嫁中女性地位比男低, 女家要付大量金錢予男家.   因此多數家庭都不想生女, 因性別而殺嬰是普遍的.  這令男女比例失衡, 再加上印度制度化的階級觀念, 生來的階級往往影響一生甚至是下一代的生計.  貧窮進一步令印度的結婚率偏低.  這個文化背景除了令婦女啞忍各種性侵犯外, 男性會否因為這個社會背景而較多觸犯性罪行呢?  

其實印度這個社會背景跟另一個強姦率極高的社會有頗多相同之處, 南非跟新德里一向被人稱為"強姦之城", 有研究指南非黑人男性長期生活在種族隔離政策之下,  受害者心理上傾向要找一些社會地位比他們更低的人來踐踏, 因此他們以性暴力對待女性, 籍此尋回自尊.  這樣說不是為性罪犯找脫罪籍口, 而是讓我們明白社會文化左右行為的可能.  同樣, 印度的男性長期承受階級制度的壓力, 加上社會向上流動的動力低及機會少, 這會否令男性以性暴力對待那些地位原本已不高的女性呢?  這方面值得學者進一步研究.  

印度強姦罪行偏高, 貪污及沒有效率執法的警察令人更容易犯法.  據報印度警察甚至會遊說性侵受害人撤銷報案.  貪污警察一向在印度聲望甚低.  缺乏有效的執法機制及一偏私的司法制度, 法律形同虛設.  這比沒有法律更差.   今次大量印度婦女上街爭取權益及要求嚴刑處理案中6位的犯人, 婦女上街在印度是罕見的, 突顯出事件的不公義.  

事件發展至今已有很多人質疑警方及政府處理女死者的手法, 政府亦不敢輕視民眾對事件的怒火, 當死者遺體送返印度時, 政府大部分高官也到機場迎接她.  法院現已開始審理這案件, 按印度官僚的程況這已是十分有效率的做法.  案中六名被告的控罪是謀殺, 最高刑罰是死刑.  值得關注的是一般性罪行法例也會保障受害人的身份, 不許任何人公開, 是次案件特別敏感, 犯案者的身分是否需要保密呢?  但在保密的過程中又不能不公開審訊整個案件, 否則公憤難平.  印度法院所面對的群眾壓力絕對不低於香港終審法院現時所面對的政治壓力, 據報沒有律師肯為六人作辯護.  獨立公正的司法是法治的基石, 社會若少了這機制, 人便會按怒忿而不是法律去回復公義及秩序, 但忿怒往往只會令事情惡化, 最後很可能會引起更多的死傷及更多忿怒.  

案中死者是一名物理治療女學生, 她來自一個低下階層的印度家庭, 從落後沒有上流機會的村莊搬到新德里這大城市, 父親收入低月入只有130美元但女兒因讀書好, 為家庭帶來改善生活的希望.  死者的未婚夫是工程師, 這是一個印度新社會典形籍教育向上流動的故事, 印度群眾不能接受這故事以不公義為結束.  法院及政府的角色十分重要, 死者父親希望社會更關注印度強姦法, 更希望新的強姦法以女兒為名.    法律要改但文化更新更為重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好撒瑪利亞人法

看見

《罪迷宮》與 明陣(Labyri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