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ue of Freedom
![]() |
Statue of Freedom |
就職典禮主持人Charles Schumer在典禮開始時, 便為主題點晴. 美國一至堅持的核心價值包括平等自由民主, 並不單單是學術概念或法律條文上的空洞承諾, 在歷史中很多人為了這些價值而犠牲生命. 這種說法固然有點浪漫但主持人就以一段歷小插曲來介紹美國的價值觀.
就職典禮的講台是在美國國會山莊中的國會大廈外進行, 講台後面正中便是US Capitol Dome, 在這傳統羅馬建築物之上便是Statute of Freedom.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國會山莊屋頂的第二個設計, 重建之時正是林肯當美國總統. 當時的美國面臨一分為二的危機中. 而南北戰爭亦在1860年林肯就後的第一年爆發. 當時期大部分人都反對繼續未完作的國會山莊屋頂工程, 但林肯認為未圓頂的國會大樓代表着國家未能團結, 美國人看到工程繼續進行等於看見我們正在努力圓現美國的合一.
美國南部洲份以種植綿花外銷至英國為主要經濟活動, 綿花業以農莊運作, 綿花種植雖要大量人力, 英國當年在非洲運送大量黑奴到美國, 農莊莊主在口港進行奴隸拍買, 畜奴制度是當時工業革命初期的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 美國北部由於天氣較冷, 並不適合種植綿花, 不過正因為這樣工業革命初期美國北部便開始發展流水作業的工廠生產. 這兩種不同的經濟發展是南北分歧的主要社會因素, 北方雖要大量的自由勞工而南方則需黑奴, 北方反對奴隸制並認為這是違返國家憲法, 而南分當然支持現有制度不變, 更認為所有人在奴隸制下都是平等的, 因為他們根本視黑人為物(it). 在奴隸買賣的合約中黑奴沒有he/she作代名詞, 他們都是貨物.
經過四年內戰, 美國北面勝出, 而代表北美的林肯總統亦在1865年連任美國總統, 不過連任後的數月便遇 身亡. 把自由之像放上國會大樓樓頂的亦是一名解放了的黑奴. 美國國會亦在當年通過林肯總統在1863年發出的釋放奴隸聲名正式在美國廢除奴隸制度. 美國黑人的命運當然並沒有因此而扭轉. 奴隸制度令歧視黑人深植在美國文化中, 美國黑人根本不能與白人有平等機會, 廢奴後仍然有種族隔離法律不容許黑人與白人共膳等歧視性待遇. 林肯總統在1865年遭槍手暗殺. 差不多一百年後馬丁路德金帶領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解放美國黑人脫離種族隔離政策。1968年槍手在他入住的旅館槍殺他, 終年39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