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公共憤怒
![]() |
管理公共憤怒 |
最近全城熱切關注內地人有組織地搶購奶粉, 這令許多港人不能在香港買奶粉,整體上市民期望政府主動干預市場運作,且要立竿見影的果效, 因此有人建議取消一簽多行,港府明言拒絕; 有人建議不容許內地人來港買奶粉,港府認為這是歧視性的干預,兼且在實施上會為港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政府現時只主動向奶粉供應商提出增加供應量的請求,並呼籲港人不用擔心。不過, 有香港市民已自發地在網上動員市民到各區買奶粉. 年近歲晚港人焦急是可以理解.
港人除了不相信增加供應能解決他們燃眉之急之外,普遍港人心中還有一種不忿,而這種不忿並不是增加供應而能填平的不滿。負責解困的政府高官, 除了設法要令港人買到奶粉外, 更要思考怎樣讓港人明白解困背後的主導價值, 這些主導價值一方面能使不滿的港人感到政府真正代表港人並為港人利益着想外, 政府亦要意識到要疏導沒有方向感的群眾忿怒, 否則那些忿怒最後只會波及沒有民意基礎的管治班子. 政策制定要雖然不能做到百分百透明, 但定時向公眾引介政府的價值取向及進展是必需的.
價值失落令港人不忿
奶粉市場上的供求決定其價格,有能力付錢便能得到奶粉,這看似天公地義的價格機制,正是問題的核心. 30年前還有人無條件相信市場愈自由愈能為社會帶來整體的利益. 但到了今天, 大部分港人也明白且感受到放任自由市場只會令地產大財團壟斷市場及在權力制度上深化他們的影響力. 許多港人也不滿炒買炒賣供應短缺的貨物的物價上揚的惡果. 相信再沒有官員或普羅大眾會認為任憑市場自由運作是公平.
或許有些奶粉商會認為這個由來以久的自由市場硬道理值得堅持, 沒有管制的自由市場, 不是所有人都有公平機會得到市場資訊及入市的機會, 任由價格機制決定分配最後不單只會令有錢有權力的人控制市場, 更會把其他重要的價值擠出社會. 這種金錢以外的價值空洞, 正是市城人在繁華人多的大都市生活, 依然感到失落的主因. 奶粉差不多是嬰兒的必需品, 香港市民未能從市場得到必要品, 而內地有人有系統地把奶粉買到海外, 而本地零售商更因私利助長這種情況. 眼巴巴看着有"外人"一箱箱運走奶粉而更有人為私利抬價. 這種不公平待遇不但會使港人失落, 因買不到奶粉給自己的孩子而忿怒是正常, 且得到很多不受影響的港人認同. 政府應主動以價值疏解這種忿怒. 這類公憤已因種種內地人引起的社會問題而積存了一段日子, 類似的事包括北區學位短缺, 大學研究生學位, 樓宇價格及商鋪鋪租因自由行來港投資及購物而狂飆等等. 只處理奶粉而不處理這些積存的公憤, 最後不單政府失民心, 更會把忿怒對像轉移至政府甚至是個別的大陸人.
公共糾紛的事與人
嚴格上來說, 奶粉不足是一個利益上的中港市民間的衝突, 政府應有能力處利這個利益上失衡的問題. 不過若果在價值上未能使港人相信港府以保障港人利益為首, 並因此感到不公平而忿怒. 我擔心未來少少的火花已可以令中港矛盾再度爆發. 北區小學學位一事上, 教育局局長的表現實在令港人極之失望.
67年暴動之後, 香港雖然有不同的族群聚居但從沒有族群間的衝突. 香港政府亦沒有處理這種大型公共糾紛的機制與經驗. 一簽多行政策實施後令中港人民間的矛盾加深, 因為來港的內地人既沒有交稅亦只是過客, 因此只會強化這些內地人在港擷取自利而忽略公德的行為, 這是一般的人性, 並不是針對內地人而言. 試想想我們到外地旅遊住酒店時一般都會較隨便不太注重家居清潔, 作為租客我們也不會愛惜那個借來的地方. 香港人與內地人在同樣的處境也會有相同的表現, 除非個人道德情操特別高, 否則自私自利是一般的人性. 大陸沒有可信奶粉供應商而要向最近的香港"走粉"是可以理解的自私人性. 我相信港人在同一個處境也會有同一樣的行為. 不過政府在處理奶粉這公共糾紛時, 千萬不可要港人包容內地人的自私行為. 更不應漠視一簽多行進港的內地人只會擷取資源的心態. 政府不能只把問題還完為文化差異, 時間會讓港人適應云云. 最近我們看到北區小學學位因內地人搶位而不足,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便是訴諸這種思維, 要港人遷就, 便當作處理了港人的不滿. 這是不單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更會進一步挑起中港矛盾的言論.
過去公務員被視為執行公共政策的技術官僚, 嚴守政治中立, 過去行之有效. 不過當這種身分及工作模式成為官僚文化, 而這種官僚文化又未能應對因社會處境轉變而出現的公共糾紛, 問題便來了. 一簽多行是高官在之間想出來的中港和諧共螎的理想, 但實行時卻忽略了許多重要的環節, 奶粉問題而引起的中港矛盾是會在不同範疇中重複出現. 一簽多行應暫緩執行並進行更詳細檢討及配套預備. 若政府不決斷地暫緩執行一簽多行, 只能努力修補政策上的缺失. 現時沒有任何機制靈活並有效率地化解公共糾紛, 不過更重要的是按現時的高官思維, 他們一般都缺乏以適當的價值領導市民化解忿怒的能力, 看來管治團隊要突破這個技術官僚的死穴, 否則社會上會重演類似國民教育時的市民與政府的對立.
留言
張貼留言